|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案例评析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预算公开 决算公开 视频在线 民意沟通 执行信息公开 党史学习教育 队伍教育整顿 困境企业司法挽救

 

谈感悟话心声 | 望奎法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青年干警说(二)

发布时间:2025-09-15 11:05:1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望奎法院组织干警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以及电影《南京照相馆》等相关内容。通过这些活动,望奎法院青年干警们深受触动,他们心中有许多感想想要抒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汪晓龙

198810月出生,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现任党总支副书记、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

有幸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通过一群平凡人的觉醒与抗争,让我深刻感受到历史长河中青年力量的星火燎原。作为新时代的法院青年干警,我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法治未来的建设者,影片中为历史显影的精神,与我们守护公平正义的使命形成跨越时空的共鸣。

一、微光如炬 历史褶皱里的觉醒时刻

电影中,南京城破之际,照相馆学徒阿昌在日军刺刀下颤抖着冲洗底片,显影液中映出的同胞尸骸让他完成了从求生者到记录者的蜕变。这让我想起真实历史中,15岁的罗瑾冒死多冲印16张日军暴行照片,将其装订成血证相册,最终成为审判战犯的铁证。这些青年用生命守护的不仅是影像,更是历史的真相与民族的尊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名誉权案中,中国法院用9年时间跨国取证,最终在中日两国法庭上胜诉,让谎言在铁证面前粉碎。这启示我们,历史的微光需要有人勇敢点亮,而司法工作者正是真相的守护者。

二、显影正义 法治长河中的青年担当

影片中,照相馆众人将记录暴行的底片缝入衣襟,约定谁能逃生,便由谁呈交法庭。这种非武装抵抗的勇气,与当代法院青年的使命高度契合。在最高人民法院通报的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案中,青年法官用严谨的证据链击退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让英雄名誉在法律天平上重获尊严。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司法不仅是法律条文的适用,更是历史记忆的延续。作为青年干警,我们要像影片中的老金一样,在暗房般的司法实践中耐心显影,用每一份判决还原事实真相,用每一次执行守护公平正义。

三、星火相传 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青春宣言

电影结尾,幸存者林毓秀在刑场举起相机,拍下战犯伏法瞬间,完成了观看与讲述权的彻底回归。我们如何面对历史?首要的准则在于铭记,在于历史深处的认同。电影既是山河重建的见证,亦是历史重现的证词,以历史与当下的视觉对位刺穿历史阴霾,以影像的物质性显影构建起创伤记忆的修复装置,以时空蒙太奇完成对历史救赎的视觉转现。我们见证的不仅是城市的重生,更是历史暴行在当下的去蔽与显影。影片终以永远保持微笑的姿态,将创伤记忆升华为面向未来的不屈与希望,而这恰恰可能是一个民族能屹立于世的精神源泉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我们要以影片中可携带的故土精神为指引,将个人理想融入法治中国建设。在面对网络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时,要像罗瑾守护相册般坚守法律底线;在处理涉民生案件时,要像电影中哼唱的南京民谣《城门城门几丈高》般传递司法温度。

历史的底片终将在时间的暗房中显影,而我们就是那双手持显影液的人。让我们以影片中的青年为镜,在司法实践中淬炼铁证如山的专业能力,涵养为民请命的赤子情怀,用青春的光热照亮法治中国的前行之路!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