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望奎法院组织干警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以及电影《南京照相馆》等相关内容。通过这些活动,望奎法院青年干警们深受触动,他们心中有许多感想想要抒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刘超群
1998年8月出生,毕业于佳木斯大学,现任执行局法官助理。
走出电影院,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南京照相馆》宛如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以独特视角让我们直面历史最本真的模样——它并非教科书上那串串冰冷数字的简单罗列,而是有血有肉、饱含着无尽痛苦与深沉爱的人间悲欢。这部影片带给我的触动,远不止于情感上的波澜,更引发了我对历史、责任与当下使命的深刻思考。
一、小镜头里的大时代
一间照相馆,几个普通人,却承载了整个时代的重量,通过相机的镜头来审视那段历史。相机是诚实的,它记录下的每一帧画面都是无法辩驳的证据。但相机也是脆弱的,胶卷可以被销毁,照片可以被撕碎,真相可以被掩埋。
日军强迫拍摄“友善”照片的情节,揭示了侵略者企图篡改历史的险恶用心。他们想要用虚假的影像掩盖真实的罪行,就像希特勒说过的:“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但是,真相终究是真相,再精心的伪装也掩盖不了血腥的事实。于我们的工作而言,追求真相、维护公正就是我们的天职,任何妄图掩盖事实、歪曲真相的行为,都绝不能在我们的司法过程中得逞。
二、平凡人的不平凡选择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不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那些细腻的人物刻画。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挣扎和选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做“民族气节”。
高叶饰演的毓秀,从一个只会唱戏的女子,成长为敢于反抗的人生信条,更是中华民族女性刚烈品格的体现。当她最后选择用生命保护胶卷时,我想起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她用自己的方式,为历史留下了最珍贵的“丹心”。
刘昊然饰演的阿昌,代表着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纯真和热血。他对伊藤的感情变化,从最初的信任到最后的决裂,反映了一整代中国青年的觉醒过程。当他在烈火中高喊南京地名时,那种决绝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人守护正义的坚定决心。
三、历史的回声与现实的呼应
八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教训不能忘却。《南京照相馆》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每一代人去珍惜和守护。对于我们来说,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就是守护当下的“和平”与稳定。我们这一代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们有责任传承历史赋予的使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这部电影还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那种不屈的精神?我想,答案就在我们日常的司法工作中。当面对复杂的案情时,我们选择深入调查、还原真相;当遇到不合理的诉求时,我们选择坚守原则、依法裁决;当需要为弱势群体发声时,我们选择伸出援手、主持公道——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行为,其实都是对历史中不屈精神的最好传承。正如影片结尾所说:“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些定格在胶片上的瞬间却永恒不变。《南京照相馆》让我看到,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武器的强弱而在于精神的坚韧。愿我们都能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样,在工作的舞台上坚守正义、演绎精彩,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我们维护公平正义的前进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