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感悟话心声 | 望奎法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青年干警说(九)) 发布时间:2025-09-19 11:01:2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望奎法院组织干警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以及电影《南京照相馆》等相关内容。通过这些活动,望奎法院青年干警们深受触动,他们心中有许多感想想要抒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李建超
2004年8月出生,毕业于黑龙江财经学院,现任政治部科员。
我通过单位组织的主题团日活动观看了《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在电影观看完成后,走出影院的一刹那,外面的景象与银幕上南京大屠杀期间的血色记忆形成鲜明对比。
电影《南京照相馆》以一家照相馆为叙事支点,将1937年南京城沦陷后的至暗时刻与普通人的抗争精神交织呈现,既是一部刻骨铭心的历史教科书,更是一曲关于人性觉醒与民族脊梁的赞歌。影片摒弃了传统战争题材的宏大叙事,转而聚焦吉祥照相馆内一群普通人的命运。邮差阿昌为求生冒充学徒,戏子毓秀逃难时仍攥着旗袍,照相馆老板老金带着家人蜷缩在地窖——这些小人物本想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却因意外冲印出日军屠城罪证照片,被迫卷入历史的漩涡。当阿昌颤抖着双手在显影液中捞出同胞被机枪扫射、活埋、摔婴的照片时,镜头语言将“30万遇难同胞”的抽象数字转化为具象的生命消逝,让历史课本中的铅字突然有了灼人的温度。
影片结尾,当一张张老照片在纪念馆灯光下显露真容,凝固的目光穿越时空与观众对视。这种“记住历史,吾辈自强”的呼告,在彩蛋部分得到升华——昔日南京城的废墟与今日车水马龙的繁华重叠,暗示着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已化作我们手中的接力棒。作为新时代观众,我们早已过了只懂“好人坏人”的年纪。当我在模拟联合国大会上陈述“战争罪行追责”议题,当我在历史论文里引用幸存者证词时,都是在接过老金们传下的接力棒。影片中阿昌反复摩挲照片上陌生人面孔的举动,提醒我们:记住名字,就是对抗遗忘的开始;守护真相,就是守护民族未来的根基。
《南京照相馆》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剖开历史的结痂,将南京大屠杀的惨痛过往赤裸呈现。它告诉我们:唯有铭记过去,才能开创未来;唯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宁。这或许就是影片给予当代中国人最深刻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