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人民法院报》以“一个案件,两封感谢信”为题,对望奎法院成功办结的一起执行案件进行了报道,该案中,望奎法院干警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以司法为民的实际行动,成功书写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生动故事。
一个案件 两封感谢信
盛夏的一天清晨,申请执行人齐某等候在黑龙江省望奎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门口。他手中拿着锦旗,攥着两封感谢信:“感谢望奎法院为我追回了血汗钱!”
令人意外的是,该案的被执行人也送来一面锦旗:“感谢法院的调解让我们卸下了包袱,获得了重生。”
“强将手下无弱兵高效执行暖民心”。
“亲民司法廉洁高效止纷息诉尽心尽责”。
这两面锦旗,共同诉说了一段法官用心用情化解纠纷的暖心故事。
2022年,齐某向望奎法院申请执行,执行过程中双方达成长期履行和解协议。然而,被执行人于2024年初举家搬迁并刻意隐匿行踪,从此音讯全无,协议履行戛然而止——这给齐某带来了巨大心理落差,自身的焦虑逐渐转化为对法院执行力的质疑。
这起案件成为摆在望奎法院执行局面前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此困境,执行局局长岳强在院党组指导下迎难而上,采用多方联动工作方式,协调公安、社区、兄弟单位等多方力量,展开细致的查人、查物、查款、查行踪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查到了被执行人的踪迹。
锁定目标后,岳强向院党组请示报告后果断启动跨省执行方案,三次带队跨省追踪被执行人下落。经过连夜的蹲守,被执行人被成功带回。
人虽带回,心结未解。申请执行人齐某刚开始态度强硬,被执行人又面临实际履行压力。因此岳强将工作重心放在实质性化解矛盾上,再次组织双方展开多轮耐心调解。他一方面向被执行人释明法律权威与拒不履行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对齐某深入分析案件现实状况与被执行人的实际履行能力,并详细论证新拟定的、更具保障性的长期履行方案的可行性。调解过程虽艰辛,但法理与情理的交融终显成效——齐某从最初的“寸步不让”逐渐转向理性务实,最终同意接受被执行人提出的长期履行方案。
一纸新的和解协议,不仅重新搭建起履行的桥梁,更有效修复了受损的社会关系。望奎法院以“如我在诉”和实际行动书写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生动景象,为这起一波三折的案件画上了句号。
这篇报道并非一次普通的成绩展示,而是一份来自国家最高审判机关主流媒体的权威认证,是对望奎法院狠抓司法作风建设、攻坚“执行难”的这场硬仗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与取得的卓越成效的高度肯定与生动缩影。望奎法院干警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将这份肯定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未来工作中继续发扬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